当今世界正在快速变化,今天教的知识几年后可能就会过时,谁也不知道学生们参加工作时的世界是什么样。因此,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,重点不再是传授哪些知识,而是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学习、适应环境的能力。
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,新课改的核心是从“学什么”到“怎么学”,强调学生“学”比教师“教”更重要。课改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是:学会思考与学会学习的素养,文化融合与互动表达的素养,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素养,多种环境或模式下的识读素养,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应用素养,创造与创业素养,积极生活适应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素养。要更新基础教育的学习方式和环境;引进新式教学法,使数字化和新式教学得到广泛应用;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学习风格多样化,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;加强基础教育整合建设,推动校园文化改革;实施数字化课程,把学校打造成所有学生的学习社区;推动学校体育运动项目,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;出台师资培训和职业继续教育发展规划。
“新课改不仅要让学生接受信息,还要让他们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。”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突破学科界限的“现象教学”,比如,“气候变化”这个话题就涉及地理、生物等多学科知识,这就更需要现象教学,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。
课程可以是书本或课本学习,也可以是行动式的学习,更多的隐形课程存在于每天的生活中。但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,尤其是围绕学生七大素养,这些传统的课程也要融入新的时代浪潮进行改革。
宣传部 摘自教育报
2016年12月6日